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4年03月20日 主题分类: 政府报告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

发布时间:2014-03-20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4114在嘉定区江桥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桥镇人民政府镇长   汪 洁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江桥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报告政府2013年的工作情况和2014年的重点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评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政府围绕"描绘‘三桥’蓝图,构筑‘双丰’走廊,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北虹商务新市镇"的发展目标,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镇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3年完成规上企业工业产值169.9亿元;完成入库税收30.65亿元,同比增长3.1%;镇级财政总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预算内收入11.7亿元,预算外收入2.64亿元;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总额106.3亿元和30.8亿元,同比增长8.5%47.6%

转型发展成效初显。2013年新增注册企业1223家,同比增长12%;新增注册资金60.09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项目35个,注册资金达到了37.4亿元,超过2000万增资项目7个,注册资金5.46亿元。现代服务业增速明显。引进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类等现代服务业项目253个,注册资金33.62亿元。合同外资保持增幅。2013年累计完成合同外资2898.73万美元,同比增长31.6%。外资到位完成1071万美元,同比增长89.9%,占年计划214.2%

实体项目加速落地。在各部门联合推动下,重点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一些项目已开始营运,产生效益。实现了储备一批:联东总部经济园、北虹生态体育公园、海派红木家具博物馆等项目与我镇签订了投资意向。博科软件、北虹桥融域总部湾、绿地五星级酒店等项目等待供地。建设一批:5i北虹桥中心一期、南航上海基地、陶乐生活广场启动建设。江桥老街商业区、联华物流项目主体建筑竣工。年丰村、火线村371亩设施菜田启动建设。开业一批:台湾产业园已引进了大联大、能率集团等企业入驻;大众小贷、新世界广场二期正式营业;拉谷谷总部大楼、康德莱产业园、巧帛大厦投入使用。

(二)产业发展有所突破

围绕规划,描绘产业布局蓝图。坚持"强二进三"产业发展战略,在原有"丰"字走廊的基础上以嘉闵高架为纵轴,规划第二条"丰"字走廊,即启动以北虹之星为江桥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新一轮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调整定位,加速园区转型步伐。通过专题调研,对园区转型发展、二次开发提出了新目标。把握西郊集聚区被纳入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的机遇,大力推进园区内优质企业通过上海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股权场外市场挂牌交易,目前智臻网络、盛图遥感、真正数控、360奇搜等一批潜力大的企业有望挂牌。物流园区内宏建钢贸已获批转型为北虹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有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入驻。

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整合各类招商资源,不断完善江桥镇招商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现有土地、厂房、商铺、楼宇等资源,统筹考虑,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淘汰劣势企业工作,2013年淘汰劣势企业67户,腾出土地面积约271亩、厂房面积约10万㎡,改扩建面积约2.1万㎡,同时"腾笼换鸟"新引进项目16个,引进注册资金约6千万元。

强化招商,积蓄产业发展后劲。充分利用我镇独有的北虹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推介会、座谈会、论坛、"以商引商"、平台招商等方式,扩大合作面,提升影响力。

优化管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出台项目准入机制、实体项目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和土地管控办法,不断强化项目源头把关。严把准入关,禁止不符合规划、产业导向、环保和安全的项目进驻,全年共会审119个实体项目,整改70个,否决22个。不断加大镇集体"三资"管理力度,强化"三资"意识,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明确权益、加大整治、强化考核,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效率,不断发展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新举措。

(三)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团结协作,动迁工作大力推进。通过强化领导、优化方案、细化操作、融化矛盾、催化进程,2013年共完成动迁农户112户、企业29家,腾空基地6个,其中含计划外完成动迁农户6户,企业1家,腾空基地2个。完成华江路、爱特路拓宽工程和嘉闵高架红线内农户和企业动迁签约工作。完成绿地宾馆地块腾地工作,完成造币厂扩建项目农户和企业动迁签约工作。启动老坟山基地前期工作。

聚焦发展,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北虹桥地区控详规划、郊野单元规划和农业布局总体规划已获批准。第二条"丰"字走廊规划(即北虹之星规划)、江桥总规和江桥水务规划正在加紧推进中。

服务经济,土地储备有序推进。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土地储备工作,有序推进绿地五星级酒店、北虹桥融域总部湾、联东总部经济园、物流园区商业地块、慧创地块、博科软件等项目土地储备出让手续办理工作,力争早日出让。有序推进各村"三室一店"手续的办理。完成文广中心产证办理工作。

狠抓落实,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华江路、爱特路拓宽工程有序推进,嘉闵高架江桥段正进行桥墩施工。星火二期安置房已进入结构施工阶段。投资600多万进行片林基础设施改造。完成12万㎡绿化种植。积极实施河道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河道8.33公里,修缮改造危桥15座,完成老管网改造超过10公里。完成恒嘉花园1143户居民的二次供水改造工作。不断优化公交线路,新开江桥3路,方便百姓出行。

多措并举,土地管理不断加强。2013年完成全镇17个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后的发证工作。不断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注重源头管理,共拆除违章建筑约3.8万㎡,其中拆除新增、在建违章建筑约6600㎡,历史违章建筑约3.2万㎡。

多方协作,创建工作成果显现。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节能减排,推进国家生态镇复审验收工作。不断加强规范停车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了乱停车现象的蔓延,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全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加强整治力度,争创全国文明镇,认真做好市、区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千分制"考核排名等制度,加大整治力度,消除市容环境和特殊区域的薄弱环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

(四)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逐步完善大小联勤机制。目前,大小联勤工作在江桥已形成了"一站管理、二次覆盖、三级响应、四队联动"的工作模式,制定了村级"五查"、社区"六看"的工作方法,形成了"大联勤引领小联勤、小联勤辅助大联勤"的工作格局。全镇联网治安探头达到600余个,4台全球眼车载视频监控实时系统即将投入使用。综治中心大楼交付使用,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基层村居委综治工作网络电子化水平。各村、社区也进一步完善了综治工作站的建设。

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安全防范"六张网"建设,镇、村两级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新装街面监控设备452套,目前全镇已安装图像监控设备近760套,试点安装了新华村、江华社区2个小区门禁系统,实现封闭式智能化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专项治理,全年共检查企业14567家次,发出安全检查意见书3945份,发现事故隐患12177处,整改9434处。加大整治"六非"力度,全年全镇整治"六非"共40家,其中整治非法行医7家,非法网吧17家,非法食品加工13家,非法办学点3所,经营秩序持续好转。不断深入开展建筑、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整治。

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建设。开展加强和创新村居社会管理专项调研工作,成立了村居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撤制村民小组5个。完成17个村(含江丰社区)农村集体"三资"数据调查摸底工作。积极探索"镇管社区"模式,开展"村居联动"、"居民自治"、"三驾马车"、"镇管社区"等课题调研工作。围绕"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社区标准化建设,打造"1+9+N"的社区创建模式,推进"阿拉一家人"市郊联动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职业技术培训、新老社工结对、外出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强化社工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来沪人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群团联动+自我管理+多元服务"四位一体的来沪人员服务管理体系作用,对28家试点单位加强新村(居)民自我管理工作规范性和常态化建设。市社工委、市民政局在江桥召开"创新新村(居)民服务管理"现场推进会,"江桥模式"被收录《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在部分村、社区试点推进房屋租赁代理服务项目,预防和整治群租、居改非现象,提高信息采集和维护率。

高度重视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江桥"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大信访和大调解工作体系,2013年共受理信访1006件,同比下降6.5%。通过"嘉定法宝在江桥"法制系列活动把法制宣传、信访调解等工作向基层延伸,重大和突出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和控制。

(五)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宽,稳步推进职工三保并轨,2013年新增就业岗位2849个,城镇失业登记数控制在1018人,失业登记处于可控状态;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891人;扶持自主创业型组织63家。不断加强"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工作,2013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388.1万元。顺利完成"阳光之家"的新址装修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切实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成5"上海市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创建工作和1个老年人助餐点设置工作。

统筹配置基础教育资源。稳妥做好2013年招生工作,针对中小幼招生供需突出矛盾,一方面尽可能扩班和增加班额,另一方面统筹使用公办、民办学校的资源,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启动了嘉城北地块幼儿园、嘉涛路小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稳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继续与华东医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开展义诊、专家坐诊、学科建设等合作项目。家庭医生制试点不断扩大,共计签约居民2080972401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多方配合积极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启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的创建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不断加强,稳步推进健康社区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继上海书画院入驻江桥后,2013年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迁入江桥,为我镇文化建设注入了新能量。整合部门资源,组建专家讲师团,就文化、文明等主题深入一线开展组团式巡回宣讲活动。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推进"健康步道"建设,已建成3条总长1050米的健身步道;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基层"三室一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逐步改善村居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旧小区和中心村生活环境,完成高潮中心村496户的天然气管、污水纳管改造和小区环境综合改造工程。完成江桥二村9.6万㎡的平改坡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近10万㎡平改坡工程。在建成建筑垃圾堆放点、绿化垃圾处置点和菜场垃圾生化处理消纳点的基础上,试点开展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基层武装、计划生育、民政残联、民族宗教、妇儿委、红十字会等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六)政府建设持续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行政管理不断规范。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宣传,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运行监督和效能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强管理创新,行政效能持续提高。在调研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文件和规定,强化管理,优化流程,落实责任。财政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不断强化。

加强廉政建设,行政监察逐步强化。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结果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

回顾2013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决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结果,是全镇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方齐心协力、主动作为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做好2014年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规划和动迁限制多,产业调整难度大;二是储备和在建项目少,近期发展后劲弱;三是人口总量大需求多,社会管理和服务压力大。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迎难而上,务实开拓,力争在2014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缓解和化解。

 

二、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江桥镇将以"改革、转型、治理"为重点,以"经济转型提速、城市功能提质、社会管理提效、干部队伍提升"为目标,立足"南嘉定、北虹桥"的综合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三大经济区"、"三条产业带"的转型升级和"北虹桥核心区"规划建设,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为早日建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创业创新的"北虹商务新市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014年的主要目标: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入库税收24亿元;镇级财政收入10.89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新增招商户数1452户,新增注册资金20.94亿元综合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区下达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区下达指标以内。同时,加快一批优质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城市社会治理,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扣"双丰"走廊,提升产业能级

加速转型,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加快"金宝园区、物流园区和西郊集聚区"的转型和二次开发,促进园区产业提升、形态提升、管理提升、服务提升、效益提升。坚定不移淘汰转移落后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积极推动金宝园区的转型发展,支持优秀企业向"总部+研发"转型,加快"腾笼换鸟"和业态调整。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现有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以电商和酒类贸易平台为突破口,形成产业亮点。充分利用西郊集聚区纳入张江嘉定园的机遇,把握张江政策,理顺工作机制,加快动迁和建设进程,集聚更多优秀企业。

选优培优,加快主导产业引进。积极与大虹桥对接,聚焦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五大产业,关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优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专业招商、平台招商和以商引商,保证数量、提升质量,定期围绕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开展招商活动,全方位地宣传推介江桥,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计划推出几块商业用地用于总部经济和专题产业园的招商。

聚焦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尽力开工一批项目。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加快落实土地供应,多方配合协调办理建设手续,确保绿地五星级酒店、北虹桥融域总部湾、造币厂扩建项目、博科软件等项目尽早开工。启动新江村350亩农田小水利项目和350亩设施菜田项目建设。启动"后乡土"旅游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设。全力建成一批项目。不断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确保联华物流中心项目、江桥老街2#商业地块如期竣工开业;确保二手车市场、南方航空商务楼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完成年丰村、火线村共计371亩蔬菜设施基地建设。努力储备一批项目。切实按照"五有"(有财力、有市场、有技术、有品牌、有效益)标准,储备一批实体项目,要特别注重总部经济实体项目的储备,力争早日有突破见成效,为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充足后劲。

(二)优化服务管理,夯实产业基础

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注重服务功能的健全和服务流程的规范,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考核。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优秀骨干企业争创"小巨人",申报上海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和美誉度。继续加强对企业上市和在新三板或股交中心挂牌的协调服务。通过工会、商会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积极做好亲商稳商工作,真正使投资在江桥、创业在江桥、纳税在江桥的企业发展壮大。

继续完善管理体系。严格项目审批,提高准入门槛,对引进项目的实力、技术、管理、市场、效益、环保、安全方面的情况要进行综合评估,严把进口关。及时更新资源信息库,提高镇级资源平台利用率。要全面落实产业项目房屋的租赁管理,规范租赁合同。要加强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市场能级,驱动市场转型升级。要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建筑工地安全和交通安全管理,开展阶段性专项整治,做到"五个一批":即依法拆除一批"两违"、整治一批无证无照经营点、淘汰一批劣势企业、赶走一批违法"二房东"、消除一批安全隐患,切实营造规范、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扶持政策。对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主导产业项目,在财政扶持、项目开办、购房租房等方面,全面落实市、区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张江园区政策要充分认识到优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特别要聚焦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在张江江桥园建成白领餐厅。要以市场的机制,驱动专业机构和人士为江桥引入高质量的产业项目。

不断加强镇村"三资"管理。要限期摸清家底、梳理合同、控制风险;要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房屋租赁管理,加大流转土地管理力度,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加大"二房东"清理力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试行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年内组织专项审计;要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撤制工作,今年计划完成撤制村民组5家和村级产权制度改革2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村民

精心培育专业团队。根据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经常的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公开招聘、公平竞争,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通过考核淘汰不称职人员,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招商、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狠抓建设管理,加速城市化进程

全力推进动迁工作。切实把基地动迁和腾地工作,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加快发展进程的第一抓手,锁定对象、锁定责任、锁定时限。今年力争完成1031户农户和64家企业动迁,新启动基地7个,完成收尾腾地基地8个。加快推进外环林带、星火二期、老坟山等安置基地工程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惠平路、沪宁北辅道、陇南路及纪鹤路大桥前期腾地工作,确保道路进场施工建设。

加快编制综合规划。加快推进控规全覆盖,力争年内完成江桥总规、北虹之星、北虹桥生态体育公园控详规划和江桥水务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形象,聚焦吴淞江北岸重点区域,加强城市设计和空间景观研究。

抓紧规划落地工作。要切实根据北虹桥地区控详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将郊野单元规划和城中村"拔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在动迁、指标、资金、人员上予以保障。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有序推进土地出让。今年力争完成绿地五星级酒店、造币厂扩建地块、解放置业融域总部湾、联东总部经济园、慧创地块、博科软件、北社区J地块及物流园区商办用地等约700亩土地的储备和出让工作。

不断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加大违法用地整治和渣土管理力度加强日常巡查,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对"两违"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拆除"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落实建设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制度,对项目从立项审批、公开招投标、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做到环环相接,步步规范,全程监管,控制好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进一步完善交通组织。全力配合推进嘉闵高架、十四号轨交等重大工程,加强华江路、爱特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最大程度地确保通行畅通。积极推进江桥4路公交线路开通,方便百姓出行。

(四)推进实事项目,改善民生事业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拓宽劳动就业渠道,确保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2600个,城镇失业登记数控制在1160人以内。大力扶持自主创业型劳动组织,确保完成开业组织60家,创业带动就业人数520人。稳妥推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万人项目"转制工作,并有序推进公益服务队伍整合。继续完善"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机制。坚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再创建5家"上海市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再新增10个老年人助餐点。提升"阳光之家"综合一体的优势,建立25个社区阳光睦邻点,完成5家"五星级"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统筹推进民政、计生、残联、妇儿委等工作,不断提高全镇的社会保障综合水平。

继续抓好教育卫生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校在创城中的积极作用。做好金鹤幼儿园鹤栖分部开办工作。加快华江幼儿园的建设进度,启动星火二期幼儿园、嘉涛路小学和嘉州路中学规划学校建设项目办理工作,积极推进绿地二期规划学校的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校安工程。充分利用03早教中心,以"快乐大篷车"为标志性品牌,继续做好流动人口03早教服务和社会化早教介入。积极配合做好公立二级医院前期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成垃圾压缩站,继续深化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加快实施旧区村居改造。精心实施,继续推进旧小区平改坡工程,今年完成三个小区共16m2的平改坡任务尽可能让旧小区的环境改善得快一点,让老百姓居住得舒服一点。加强对华庄村等中心村已完成新农村改造地区后续日常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统筹推进公共文体建设。继续开展同创共建,切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复审工作。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利用"上海书画院"和"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丰富资源,提升江桥的文化底蕴和建设水平,精心组织江桥镇首届文化艺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健身资源,倡导全民健身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五)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和谐江桥

创新城市综合管理。要有效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和联勤资源,不断完善"服务+管理"、"科技+合成"的工作机制,确保镇、村、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实现技术、程序、管理、处置和协调上的"无缝对接",实现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执法环境进一步改善,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

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着力强化农村和城市居民区社会管理,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村居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扶持公益类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提供居民需要、更加全面和更加便捷的服务。继续探索完善"镇管社区"模式,推进村居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村居自治和社区共治,引导村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积极推进"阿拉一家人"社区服务品牌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形式。

狠抓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安全运行机制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推行"星级村民之家"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巩固市食品安全示范镇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平安江桥建设,注重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做到平安小区创建全覆盖,保持万人发案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公众安全感指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加强信访矛盾的预防、评估、排查和化解工作,着力防范社会矛盾激化,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倡导老百姓讲道理、讲法规、讲常识。

深化来沪人员管理。通过"以规控人、以业调人、以房管人、以证疏人"的有效举措,进一步从严实施好居住证和积分制,逐步挤压无证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空间。启动农村房屋租赁代理服务站和社区房屋租赁代理服务点(站)建设,积极推进信息采集室标准化建设。在部分村社区试点推广来沪人员村组(楼组)化管理模式。

(六)突出公正责任,提升政府形象

树立正确行政理念。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在大局中定位和把握条线、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重点,不因小损大、因小乱大、因小失大。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硬发展,更不乱发展。要将抓工作和抓队伍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团队培养使用机制。要运用系统思维,形成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态势;要运用底线思维,按政策、法规和常理行事,安全推进;要运用源头思维,标本兼治,注重风险的评估、预防、控制和化解,务实推进;要运用归零思维,不盲目自大,不固步自封,创新推进。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继续加强对房屋征收、土地管理、行政诉讼、劳动合同、安全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的主体、程序、权限和责任,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不断加大对房屋租赁、城管卫生、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工作的监察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激发经济活力、社会活力的核心举措,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依托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这一重要窗口,围绕"五个统一",创建"智慧型"一口受理服务新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透明、更亲和的窗口服务。重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群众排忧解难。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尽力而为地满足群众合理诉求。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控制"三公"经费。自觉接受人大、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各位代表,江桥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就能加速发展,战胜挑战,就能赢得正能量。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各位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好新一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创业创新的"北虹商务新市镇"的征途上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