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展当今代表风采——徐叶根代表的故事
作者: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6日 点击数: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江桥镇以“忆往昔峥嵘岁月,展当今代表风采“为主题,开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月活动,回顾江桥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光辉历程,展示不并期人大代表的风采,传递人民民主的力量。
徐叶根是一位69岁的退休老干部,曾任江桥乡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江桥镇第二届人大代表。80年代,27岁的他身兼江桥乡人民公社副主任和乡人大代表,用自行车、笔和笔记本,在田间地头记录下乡亲们的心声。当时农村退休养老金微薄,每月只有5元。担任乡人大代表后,结合前期全面排摸,他提出合理增加农村退休养老金的议案,得到上级政府的极大重视,最终推动了农村退休养老金的增加,见证了从每月5元到200元的飞跃。80年代初期,为了打通华庄村断头路,徐叶根敲开百姓家门,实地了解情况,办大家的思想工作,鼓励村民齐心协力,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怀揣着江桥老百姓的期许,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到当时的封浜乡去协调沟通修路事宜,得到了封浜乡的大力支持,同时向上级提交详实的工作报告获得财政支持,最终成功打通了断头路,为当地群众做了一件大实事。
徐叶根代表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履职的生动写照,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实践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群众想什么、我们干什么”的庄严承诺,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将群众需求和政府决策精准对接,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把老百姓所需所求、所盼所虑的一桩桩事落实到位,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不断擦亮全镇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底色。
随着徐叶根作为人民代表为群众做出一件件实事,他不仅在群众中树立了典范,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启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深化民主参与,成为政府倾听民意、回应民需的关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阅江桥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体会时代变迁,领略代表风采。(记录信息源自《江桥封浜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