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洁 吴紫薇 来源:江桥镇 发布时间:2017/8/31 8:55:00 点击数:
登上北京鸟巢舞台,用乐曲与舞姿为西部罕见病儿童发声;走向西部贫困山区,以爱心与文化滋养那干涸的精神世界……8月30日下午,一带一路文化西部公益行在第22届“异乡风采”活动中启动,助力西部发展,共享文化繁荣。
汇异乡人之情,聚异乡人之力。从才艺展示的舞台,到文化交流的平台,再到公益共享的搭台,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不断发展。在这里,嘉定江桥的“异乡人”不仅收获幸福、改变人生,而且回馈他人、反哺社会。走过22年,“异乡风采”逐渐成为嘉定乃至上海公共文化中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正探索文化走亲、西部公益的一种全新模式。
共享感恩真情 反哺回馈社会
一曲葫芦丝,情深意韵长。正值暑期,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许小玉、许祝福正抓紧排练《赛马变奏曲》,为第22届嘉定区“异乡风采”演出而准备。作为选手代表,他们将登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舞台,见证“异乡风采”一带一路文化西部公益行启动。
兄妹俩是第18届“异乡风采”比赛的获奖者,这个平台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曾是随父母到沪的流动儿童,哥哥许祝福原本不得不返乡上学,但因在“异乡风采”比赛中的优秀表现,获得机会留在嘉定江桥读书,并被上海戏剧学院吸纳就学。现在,他们的葫芦丝吹响于上海各大音乐厅,还参与过上海民族乐团的新年音乐会。
“如果没有参加‘异乡风采’,我也许就在老家种地了。”许祝福坦言,他在这里成长和收获,也希望以这份感恩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在地铁音乐角上演公益专场演出,回到社区为居民送上文化福利,兄妹俩从受惠人变成志愿者,将“异乡风采”的理念共享与传递。
在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许家兄妹一样怀揣着公益心的成员,并非个例。开办舞蹈工作室的刘静和李瑜鑫,于去年启动“雅言公益行”项目,一年内将数十场舞蹈指导、艺术赏析等课程,送进江桥镇的村居、学校;年近七旬的孙文荣,担任江桥镇社区京剧队队长,不管刮风下雨每周组织活动,并将中国传统戏曲唱给年轻人、外国人。
共享公益爱心 关注西部难题
去年,成龙徒弟新七小福团队成员加入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也为这个大家庭增添公益元素,汇入明星力量。8月3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金色大厅,上海市文广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杨庆红、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副书记高杰,以及异乡风采理事长、上海东方卫视首席记者骆新等,共同启动了“第22届异乡风采一带一路文化西部公益行”。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徐丽琴以及《宝贝特攻》代表等,共同启动了“《宝贝特攻》牵手异乡风采文化西部公益行联合文化巡演”。活动现场,近百位演艺明星获颁公益大使证书,并向西部地区贫困儿童捐赠物资。
师从成龙的新七小福,长期热心各项公益事业,不仅发布关爱青少年时尚公益歌曲《爱之舞》,而且帮助西部百姓破解缺水引发的系列难题。今年,团队推出以关爱“母亲水窖”为主题的电影《宝贝特攻》,呼吁关注西部缺水干旱地区青少年疾病(罕见病)的治疗与防范。
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领衔理事、新七小福团队成员表示,筹拍电影的初衷,是希望呼吁更多人关注西部儿童用水和罕见病问题,“这一公益的主题与今年‘异乡风采’西部公益行非常契合,《宝贝特攻》团队也将加盟西部公益行队伍,身体力行奉献爱心。”
杂技《肩上芭蕾》、葫芦丝《赛马变奏曲》,在鸟巢金色大厅,“异乡风采”的成员们带来一个个经典的表演节目,在展现上海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呼吁关注西部地区贡献力量。
共享文化理念 促进地区发展
今年,“异乡风采”一带一路文化西部公益行将正式出发,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成员与电影《宝贝特攻》剧组的爱心人士将共赴西部,捐赠“爱心电脑”,开展“文化走亲”。
此前,异乡风采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开展爱心募捐,鼓励居民、企业为西部儿童捐赠二手电脑,目前已收到爱心电脑,并经专业技术人员改造“再生”。此外,“异乡风采”中的经典节目、特色内容,以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系列活动的方式送到祖国西部,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文化发展、繁荣。
在江桥镇文体中心主任蒯珊珊看来,走过22年的“异乡风采”,不仅是“异乡人”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也帮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与获得感,如今,这些“异乡人”正积极反哺社会,以共享精神,助力地方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文化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希望这个理念能共享到更多地方,促进地区的文化繁荣。”